在今年学校教师节表彰大会上,有一位老师五次登上领奖台,分别荣获颜德岳院士奖教金、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2023年优秀科技工作者、2023年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2023年优秀教师的荣誉称号。她就是来自经济学院的山西长治人、理学博士——焦翠翠。
秉承初心,在川轻化续写热爱
从大山里走出来的焦翠翠,经历过人生的酸甜苦辣。“曾经很苦,两次中考两次高考,中间几乎要放弃学业,但是坚持过来了,回头看,一切经历都是财富。”从大山里的苦孩子,到大学教师,焦翠翠的求学之路虽坎坷但幸运,因为她遇到了不少良师。老师们教授的点点滴滴,从知识体系的构建,到逻辑思维的培养,再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每一次都对她的人生转折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这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启示。让焦翠翠从小就对教师的身份产生了无限的崇敬与向往。她立志要成为自己老师那样的人,为学生们的成长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
2017年,从中国科学院博士毕业后,焦翠翠扎根川轻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热土,爱上了这样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做科学研究的日子。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我就是喜欢做科研,喜欢去钻研,内心有要去解决科学问题的强烈欲望,一段时间不让我做这些工作,我就心慌慌,不舒服;另外一方面,我喜欢将从科学研究中吸收的前沿知识和观点融合到我的课程教学中,与学生分享交流。”从事教学科研岗位的焦翠翠,用自己的全心付出,收获了满园桃李芬芳。无论是学生还是同事,谈起她都竖起大拇指,五项获奖,实至名归。
淬炼自我,用专业让学生向往课堂
作为深受同学们喜爱的老师,焦翠翠对于教学有自己的理解。她认为,作为一名大学老师,需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知识体系构建能力。想要组织一门课程,就必须博览群书,把握学科前沿方向,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在授课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完善、不断优化。”潜心钻研教学与科研如何相辅相成,使焦翠翠深刻地感受到,对工作的专注、抵御挫折的能力和延迟满足感的耐性成为了她在工作中收获的宝贵财富。
青年教师从登上讲台那一刻开始,就从纯粹的研究者转变到了教育者的角色中。研究者要做的是发现与创造知识,但对教育者来说,这远远不够。焦翠翠教授的课程《农业经济学》理论性较强,她认为,要把知识成功传递给学生,那就必须要用学生能够听得懂的语言。不做教材知识的搬运工,而是在学生心里播种一颗“趣味”的种子。“衡量一个教师的成果,往往不在于其讲授的内容多么高深莫测,而在于如何将看起来复杂繁琐的内容演绎得通俗易懂,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深感愉悦。”焦翠翠被这句话深深吸引,并时时将之作为检验自己的标准。
对于管理学生,焦翠翠有自己的秘诀。在她看来,学会与学生沟通与相处能够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新学期一开始我就跟学生约定好规则,让学生首先明确行为的边界在哪里,这个规则非必要不修改,严格遵照执行,这样后期的教学管理就相应顺利很多。”在面对不同性格的学生时,焦翠翠力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学生性格很“皮”,采用强硬的方式管理可能适得其反,那就通过类似“调侃”的方式让他们意识到问题所在;有的学生性格腼腆,那么跟他们沟通交流的语气就特别重要,要尽量做到温和适度。
潜心科研,做个有耐心的研究者
沉浸科研的时光里,焦翠翠切身体会过每一次攀登路上的荆棘,她把这些看作是积淀自己的宝贵机会。“做研究有一种性格特质必不可少,就是耐心。”焦翠翠谈到,2017年她博士毕业参加工作后,连续五年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直到去年她申报的《川西北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及其驱动机理研究》才获得资助。此前的连续四年,她每年都在写,每年都不中,下一年又继续写,如此循环往复。“有抓狂到狠狠哭一场的时候,有沮丧到觉得未来无望的时候,有很多焦虑失眠的夜晚……”但在学院领导的支持、同事的帮助以及家人的鼓励下,她坚持下来了。理性冷静分析过评审专家的意见之后,受益匪浅,再根据专家的意见不断修改完善,学院也不断邀请校外的专家针对申报书进行讨论、打磨,奋斗和坚持终使一切水到渠成。
“短、平、快的研究可能在某一时期会带来这样那样的‘好处’,但是终究走不长、走不远。论文和科研项目应该是研究成果的自然表达,我们不能为了论文而论文,为了项目而项目。”焦翠翠认为做科研就必须要沉下心来,认认真真的解决科学问题。同时,对待获得资助的项目应该怀有敬畏之心。在经济受到三年疫情严重影响的情况下,国家能够拿出这么多经费支持开展研究,实属不易。作为科研人员应该肩负起责任和使命,认认真真地去开展项目研究,实事求是地去解决科学问题。
喜爱加坚持,造就了科研上的不凡业绩。如今,焦翠翠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市厅级项目6项,在Ecological Indicato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Ecology and Evolution 以及地理学报等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余篇。担任《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SCI 期刊客座主编,担任《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Ecological Informatics》和《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等SCI期刊的匿名审稿人。
一路走来,焦翠翠不负初衷,以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初心,努力在自己钻研的领域做精做细,用专业把深奥的课程知识阐释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自发来到课堂并感受到课程的魅力。时代总是在朝着多元化发展,但总需要一批人去沉淀繁华,静心学术,抱着最朴实的科学精神去研究,铁马冰河、波澜不惊,就像焦翠翠那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