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教研室主任、“材料腐蚀与防护”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组建者,陈琳很早就开始研究探索工科教学改革创新。当以知识为构架的课程体系已无法满足新工科建设的要求,如何从传统工科向新工科转型发展,如何适应专业特点打造课程思政建设模式,成为她思索最多的问题。通过主讲国家一流本科课程《金属腐蚀理论与腐蚀控制》,主持省、市、校级教改项目,编写相关教材,陈琳潜心教学改革研究,提出一系列新工科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为学院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有力支撑。
作为一名教师,陈琳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先后获得创新教学比赛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1 项,校级教学成果奖4 项,教学评优 3 次,被授予“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所主持《金属腐蚀理论与腐蚀控制》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由省教育厅推荐申报为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作为教研室负责人,她乐于同青年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在她的指导和帮助下,多名教师在各类大赛中获奖,迅速成长为学院教学骨干,有力推进了“材料类” 学科建设和“材料科学与工程” 国家一流专业建设。
“思政映融、创新实践、德智情同育、教学研共进”是陈琳的教学理念。她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展开,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转变,课程知识所蕴含的理论、实践、思维理念可以通过更加创新的方式展现出来。在她的努力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明显提升,实现了从“要我学” 到“我要学” 的巨大转变。
创新教学:变“知识传授”为“研究探索”
革新教学模式,是陈琳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摸索体验、不断反省而萌芽的。在初登讲台时,她对教学的认识仅仅是把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但是工科专业课基础性强、难以理解、枯燥乏味,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让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本着对教学和对学生的责任,她需要不断搜集新的数据、案例、话题,不断调整自己讲课的内容和重点,还要透过现象对本质进行深入研究,逐步加工成该门课程的专属专题。于是,她利用课程网站、学习强国、学习通等智慧工具,通过不断学习,探索出一种“线上专区+线下运动”的融媒体教学方式。
课堂上,“微格设计+思辨互动+留白内化”使教学效果更加深入。微格,将课程内容拆分教学单元,形成长度适宜、条理明晰、风格多样的教学节段,每个节段安排 1-3 次课堂活动,每次 3-5 分钟;思辨,引入思维导图,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提出多角度的设计思路,学生通过提问、辩论,甚至弹幕互动进行思想反馈;留白,以工程应用、设计创造、科学研究为载体形式多重解析腐蚀案例,让学生思考、消化、吸收,达到开放解析和分享互通的水平。
下课后,“各类活动+多点设计+创意作业”深受学生认同。如充分构建学习通的“易平台说课”专区,鼓励教师直播说课、学生打卡说课,进行扫码推送和弹幕互动;如线上倡导团队分工合作,完成视频制作、拍摄纪实图片、制作融媒视频、组装工程案例等创意作业。这不仅激发学生主动性,实现自主原创,同时完善各类教学资源库,目前仅课程习题库就有近 600 道练习和测试题目,为互动教学提供强劲支持。
通过这种崭新的教学模式,《金属腐蚀理论与腐蚀控制》课程团队教师得到了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大等众多专家学者的肯定和好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教学提升了他们的学术交流能力,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研究总结、创新发展的能力和素质。
精益求精:让课堂教学充满时代感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大学教育的活力在于常教常新。借助动态视频、花式案例、魅力术语,在陈琳“挖空心思”的设计下,原本沉闷、刻板的工科课堂变得鲜活起来。
为优化课件,教学团队以增加维度的方式生动展现教材图片,于 2021 年制作了价值 1.4 万元的优质动画视频。作为融媒体混合式教学载体,编制出1500 余张内容丰富、图片精美、动画生动的 PPT 幻灯片。此外,她还发动每一届学生组建兴趣活动小队,策划、拍摄、拼接、剪辑各类元素,从实验项目中汲取灵感,从作业反馈信息中提取年轻人喜爱的表现形式,并筛选视频和教案素材,紧密贴合教学内容,一点一滴打磨,制作让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资源。
解析、应用、研发是理工科学习的拦路虎。变换工程案例的表达形式,能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强化实践能力。她从 MOOC 平台取经,与专家交流,观察学生喜好,注重改变案例的讲解方式,打造了故事版、动画版、说唱版、播报版、翻转版、反向版等形式多样的案例,让学生吃透重难点,学会分析思考,提高吸收效率。将学生从书上冷冰冰的文字描述中解放出来,让学生一看就懂,一提就能马上联想起来。
魅力解析术语,化繁为简。在工科课程教学中,经常提及定义概念等,陈琳发现对于工科繁难冗长的专业术语,学生总是觉得干燥苦涩、毫无兴趣。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催生了陈琳对于魅力解析术语的灵感。她充分利用逻辑分明的流程示意图厘清概念层次,贯彻可视化思维,以动态模拟图复现生动的原理本质,借助强烈视觉冲击的对比彩图来辅助学生记忆。或在 PPT 中稍微插科打诨一下,比如忽然出现一个表情包,让学生眼前一亮。
深耕专业:映射思政主题
创新绝非易事,除了需要勇气胆识,还要有面对问题、化解困难的能力。“工科课程怎么与思政教育结合?” 陈琳认为创新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厚植学生专业报国情怀是实施重点。于是,她开始摸着石头过河,以教学大纲为根本,着手打造思政引领、关联章节重点、形式活泼的课程实施教案。
为了寻找最佳切入点和组织最棒的教态语言、方法,陈琳找到专任思政课程的教师,多次讨论、反复试讲,通过布局课程应用场景与适用方法,转换生硬呆板的说教,成功解决了工科“课程思政”难以贴合、难以渗透、难以共鸣的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陈琳发现无论是学生的调查问卷、追踪访谈,还是集中讨论、扫码评教,以课程思政来培养专业情怀的课程定位、价值取向、方法设计均获得了学生的高度认同。如以掌控腐蚀技术为导向阐明腐蚀原理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主题汇报、方案设计的形式提升了学生熟练运用控制技术解决腐蚀问题的能力,赋予学生立志兴邦的使命感,引导学生将工程知识技能与个人成长抱负相联系,使课程知识与思政教育深度映射融合。
这种教育方法逐渐以教学团队为基础推广开来,以《金属腐蚀理论与腐蚀控制》为龙头的课程群教师收获了同学们的一众好评:学生认为教学深入浅出、形象生动、注重实效,课程所蕴含的国家强盛、理想信念、生态文明、爱岗敬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深入人心。
躬耕育人 :作指引学子前行的明灯
在高校环境中长大的陈琳对教育有着很深的感情,特别是大学本科在川轻化学习期间,专业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给她留下极深的印象。师恩犹如一颗种子,深深埋在陈琳的心中,一路生根发芽。秉承育人初心,陈琳大学毕业后留在了母校,一边考研、读博提升自己,一边潜心研究教育理论。课堂上,陈琳热忱博学、教学方式新颖活泼,获得学生、同行和校外专家一致好评;课堂外,她与学生交心谈心,为迷茫的学子指引人生前行的道路;实验室里,她厘清研究思路,找寻破解方法,前期贯穿材料表面工程,后期主要研究一次镁电池负极表界面的电化学特性,发表论文30余篇,近五年主持主研纵横项目6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
陈琳十分重视落实重修学生的学习情况,常常利用午间休息、晚饭时间,与学生面对面、近距离谈心,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并全面解答。这种细致入微、互重互爱的模式让学生正确认识到了自身的诸多不足。金属20171班魏旭东坦言,在重修教学期间,他逐步认识到,正是自己不够努力,才导致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通过这次重修他认识到唯有勤奋实干才能获得胜利果实。陈老师的坚守努力让他感动,也很佩服这种严谨治学的精神。
陈琳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她表示,参与比赛的同学们最初往往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从畏惧、茫然到积极投入,从一开始不相信自己能做到,到在老师指导下成功设计出实用装置,直至申请发明专利并授权,这个过程让学生收获了自信,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五年来,陈琳指导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 2 项,申报互联网+ 7项。每每看到学生们收获成绩,她都备受鼓舞。那一声“老师,您辛苦了!”既是学生发自肺腑的情感,也是陈琳内心最珍贵的收获。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陈琳和她的团队,秉持人才培养的初心和立德树人的使命,趟出了一条新工科教学改革的创新之路。收获使她成长,更鞭策她前行。陈琳表示,获得学校第三届卓越教学奖,她倍感荣誉。在未来,她将继续以 “四有好老师”为工作信条,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学校新工科建设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